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 活动综述 :新闻媒体报道
中国美术馆于2013年4月20日至27日举办了“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四月二十日,大型画作回顾展的开幕式以及作品捐赠仪式活动在中国美术馆大厅举行。开幕式即隆重又亲切,来宾的发言都充满了对秦老的怀念与敬佩之情。在会上,范迪安馆长为秦宣夫的家属对美术馆的慷慨捐赠表示了深切的感谢,为每一位捐赠的家属都发了证书。形式严肃认真表现了美术馆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家属捐赠的23幅画作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宫女为主,填补了中国美术馆对秦宣夫画作的空白。深受人瞩目。
美术馆的三个最大的展厅一号圆厅, 与2,3 号展厅都是馆内最大的展室,秦宣夫的二百多幅油画,水彩画,水粉画,以及独幅水印和素描把三个大厅布置得满满当当,他的画作形式多样,风格多异,内容多变,色彩斑斓,使人看了都流连忘返,难以忘怀。除了绘画作品之外,展览会还陈列了秦宣夫收藏的抗日战争时期民国美术教育委员会的题牌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同时展览会还展出了秦宣夫使用过的画架,画箱,油画颜料与画笔等珍贵实物,使得艺术家的形象更加生动全面。
展览开幕以来几十家媒体都在同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新闻,并以多幅照片以及视屏反映了当天的开幕式活动。更显现出这一活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以下是多个媒体的报道实录,参加对本次活动报道的有:
中国美术馆
中国文化部
中国网络电视台
艺术中国
雅昌艺术网
中国日报海外版
北京日报
新浪网,新华网,博宝艺术网,国际在线,中国文物信息网,新民网,凤凰网,网易论坛,中国社会科学在线,中国江苏网,阳光网,等等。
(一)中国美术馆: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专题
(点击标题可看详细内容)
2.秦宣夫大型回顾展今开幕,再现"抱住人生 搂定自然"艺术信念
报道正文:中国美术馆 时间:2013.04.20
中国美术馆4月20号讯 秦宣夫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为了追怀和回顾秦宣夫先生的艺术人生,今天上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秦宣夫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是秦宣夫先生在北京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展出了其创作于20世纪30年至90年代以来的200余件作品,内容涵盖了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以及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除展出的绘画作品外,展厅内还陈列有大量秦宣夫先生的学术文献和历史实物,观众可通过这些珍贵资料全方位了解秦宣夫先生在20世纪中国美术上所作出的艺术成就。开幕式现场嘉宾满座,这里既有秦宣夫先生的家属和美术界的朋友,还有秦宣夫先生曾经教导过的学生,昔日的学生现已成长为美术界卓有成就艺术家。他们在展厅内亲切交谈,共同回忆着秦老师亲切的面容,谆谆的教诲,现场气氛温馨而感人。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国油画协会副主席张祖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安远远、原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朱葵、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记景亭、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胡中节等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展览主题“抱朴自然”源自秦宣夫先生留法学习期间提出的“抱住人生,搂定自然”入世态度,无论在对待人生或是对待艺术,秦先生一生都遵循了这个轨迹。值得提及的是,其中展出的23幅作品,是秦宣夫先生亲属秉承其遗志,联手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其中包含了秦先生珍贵的代表作;其中,长女秦志燕女士捐赠出所藏先父重庆凤凰山时期的重要油画《战时校园》,秦志宁女士捐赠了其所藏秦老留法时期代表作《宫女》,次女秦志云女士、三女秦志钰女士之子秦翊先生也分别捐赠《铸模》、《葛岭拉网》等秦老代表之作。他们的无私捐赠不仅丰富了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也为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做出了贡献。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向秦宣夫先生的家属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观众可通过这23幅捐赠作品,体味秦老“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艺术信念。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表示,展览是对秦宣夫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我们在新的文化条件下思考老一辈艺术家为20世纪中国美术所作出历史性贡献的最好机会。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代艺术家走出国门,走向西方。他们通过研究西方艺术回到国内,在教学、著述、教学等方面呕心沥血,培养人才。创建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教育体系。特别是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秦宣夫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对艺术极为热爱,他在巴黎期间一方面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另一方面他又在巴黎学院研修艺术史,这种学习选择造就了他综合的学养,更重要的是他适应了后来新中国对艺术和学术的需要。秦宣夫先生主张打通中西艺术,在实践中努力,将印象派元素融入进中国文化,创作出了能为东方人所接受的西洋画作品。秦宣夫先生还将并将这种思考上升到理论层面,在30年代著出相关文章,直至今日还是留给我们很多教义。
3.相关视频
6.捐赠艺术家名录
(二)《艺术中国》多篇报道有视频,图片,新闻等不同形式: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 片长: 00:03:53 | 上传: 2013-04-22
“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于2013年4月20日开始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秦宣夫先生在北京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展出的二百余件作品跨越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囊括了秦宣夫先生20世纪30年代以来直至90年代主要艺术作品。作品将和大量学术文献、实物一起,全面立体地向观众展示秦宣夫先生作为“学者型”画家的不凡艺旅。
展览举办之际,秦先生亲属秉承秦宣夫遗志,联手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秦宣夫先生艺术作品23幅,填补了馆藏秦宣夫艺术作品的空白。其中,秦志宁女士将其所藏秦老留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宫女》捐赠国家,丰富了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也具有深远意义。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4月27日12时。
2.画展介绍
艺术中国时间: 2013-04-20 19:26:00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艺术中国讯】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秦宣夫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于2013年4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秦宣夫先生在北京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展出的二百余件作品跨越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囊括了秦宣夫先生20世纪30年代以来直至90年代主要艺术作品。作品将和大量学术文献、实物一起,全面立体地向观众展示秦宣夫先生作为“学者型”画家的不凡艺旅。
展览举办之际,秦先生亲属秉承秦宣夫遗志,联手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秦宣夫先生艺术作品23幅,填补了馆藏秦宣夫艺术作品的空白。其中,秦志宁女士将其所藏秦老留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宫女》捐赠国家,丰富了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也具有深远意义。秦志燕女士作为秦家长女,在此次捐赠义举中率先垂范,将其所藏先父重庆凤凰山时期的重要油画《战时校园》捐赠国家。秦家次女秦志云女士、三女秦志钰女士之子秦翊先生也分别捐赠《铸模》、《葛岭拉网》等秦老代表之作,丰富了作品品类,使此次捐赠作品能完整诠释出秦宣夫先生“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艺术信念。此次展览,是对秦宣夫先生艺术人生的回顾与追怀,也包含着中国美术馆对秦老亲属联手捐赠义举的深切感谢。
3. 此网页还刊登了近十幅照片以及展览开幕式的实况(点击见详细内容),并对“宫女”这幅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捐赠人秦志宁女士的采访录像。
(三)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倩 2013-04-20 12:15:27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3年4月20日,中国美术馆“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开幕,秦宣夫是上世纪30年代留学法国,归国后先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国立艺专、清华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是国内重要的艺术家、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展览展出了他的200余件油画、水粉、水彩、版画等作品。
秦宣夫留法归国之后,教学主要方向是强调法国印象派中的色彩关系和创作方向,但由于建国后中国美术史以苏派为主,同时秦宣夫先生及他夫人的家庭背景等多种原因造成了他艺术品的历史价值被忽略。
秦宣夫先生一直是被中国美术收藏忽略的一位艺术家,在展览开幕之际,亲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秦老作品23幅,弥补了馆藏秦宣夫艺术品的空白。其中,秦宣夫之女秦志宁捐赠的秦老留法时代表油画《宫女》, 丰富了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
2013-04-22 16:34:56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3年4月20日,中国美术馆“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开幕,秦宣夫是上世纪30年代留学法国,归国后先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国立艺专、清华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是国内重要的艺术家、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
此次展览,是秦宣夫先生在北京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展出的二百余件作品跨越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囊括了秦宣夫先生20世纪30年代以来直至90年代主要艺术作品。作品将和大量学术文献、实物一起,全面立体地向观众展示秦宣夫先生作为“学者型”画家的不凡艺旅。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4月27日。
展览举办之际,秦先生亲属秉承秦宣夫遗志,联手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秦宣夫先生艺术作品23幅,填补了馆藏秦宣夫艺术作品的空白。其中,秦志宁女士将其所藏秦老留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宫女》捐赠国家,丰富了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也具有深远意义。秦志燕女士作为秦家长女,在此次捐赠义举中率先垂范,将其所藏先父重庆凤凰山时期的重要油画《战时校园》捐赠国家。秦家次女秦志云女士、三女秦志钰女士之子秦翊先生也分别捐赠《铸模》、《葛岭拉网》等秦老代表之作,丰富了作品品类,使此次捐赠作品能完整诠释出秦宣夫先生“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艺术信念。此次展览,是对秦宣夫先生艺术人生的回顾与追怀,也包含着中国美术馆对秦老亲属联手捐赠义举的深切感谢。
秦宣夫,1906年生于广西桂林,原名秦善鋆,早年习画,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在学习英语、法语时仍坚持绘画,1930年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并在卢浮宫学院和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研习西方美术史。作为一位有文学修养和语言优长的中国留学生,他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传统深有体认,也对20世纪以降西方艺术转向现代的趋势投以关注,因此,他在油画上能够兼取古典与现代之长,并融入自己对艺术品质、格调、意境的追求,表现出活跃的艺术思维与探索的勇气。他在学期间的作品《卡邦齐夫人》、《宫女》等即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独立沙龙等展览并受好评,体现了中国留学生掌握西方绘画方法达到的优秀水平,也是中国画家参加巴黎画坛艺术活动的重要记录。
本次展览以时间为序,分四个板块呈现秦宣夫先生的艺术人生:
(一)、留法生涯:取经欧罗巴(1930-1934)
秦宣夫1929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外语系,1930年留学法国并改习美术,在法国高等美术学院及吕西安•西蒙教授的油画工作室学习素描、油画,同时在卢浮学校、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学习外国美术史,在欧洲的美术馆、博物馆研究西方绘画史的发展脉络。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对马奈、雷诺阿及梵高等人的作品尤为倾心。期间所作油画《卡邦齐夫人像》入选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快乐的旋转》、《宫女》亦入选独立沙龙。留法经历使秦宣夫学到了西方正统的学院派艺术方法,这种史论研究与油画创作并行的学习方式,为其理解、认识中国油画的风格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重庆时期:聚首凤凰山(1934-1949)
1934年,秦宣夫学成归国,先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国立艺专、清华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1941年,随着战事的吃紧,秦宣夫随中大艺术系一干好友辗转至重庆凤凰山,与常书鸿、王临乙、吕斯百和吴作人同栖同作,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乡居岁月。此一时期,秦宣夫虽然饱经流离颠簸,但却是他在思创、创作和艺术活动上最为活跃一段日子,不仅油画《母教》曾获第三届中华民国全国美展二等奖,《重庆雪》等作更体现了他对绘画中的自然诗性的有益探索。
(三)、抱定人生:画者天地心(1949-1966)
1949年,秦宣夫继续任职于改称南京大学的中央大学,后因院系调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担任油画、素描和西洋美术史科目的教授。生活的新机使秦宣夫此时作品多以歌颂新中国为主,他随学生一起下田地、探厂房,作品直面社会人生,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庆祝国庆》、《海带姑娘》等作品正是其扎实的现实主义手法与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热情的有机结合。
(四)、拓进新风:艺海任我游(1978-1998)
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激荡,秦宣夫在改革开放之后,也迎来了个人艺术的又一次演进。此时的秦宣夫更加追求艺术的个人风格,以开放的心态捕捉多彩的艺术世界,探索出独幅版画这一特殊艺术形式,以水墨的抽象表现力方式冲破既往写实的创作模式的束缚,从制作到完成,完全依靠审美直觉,令画家在实验水墨领域直抒胸臆,自由驰骋。
创作之外,秦宣夫先生更是美术史家及美术教育家,30年代以来,他曾陆续发表《巴黎中国绘画展览》(与李健吾合作)、《我们需要西洋画吗?》等文章,代表了当时艺坛的理论新风,还曾担任《辞海》西方美术部分的编纂工作。他严谨的学术思路都将在展览中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得以具体呈现,使后学真切感悟到老一辈学者留下的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美术馆希望以此展览重温难忘的记忆,使20世纪一代艺术宗师秦宣夫回归当代美术史的研究与叙述序列。
(四)中央美术学院资讯网报道
在中国美术馆即将迎来五十周年馆庆之际,中国美术馆即将举办“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以此纪念这位在新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中,忘我奉献一生的老一辈杰出油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秦宣夫。
秦宣夫(1906—1998),早年赴法求学,在艺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两个领域汲取了西方最新教学成果,复在欧洲各国美术馆内悟得艺术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所做油画得“学者之画”的赞誉。归国后,他任教于北平艺专、清华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等校,后随一干友人辗转至重庆凤凰山,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抱住人生,搂定自然”,这是秦宣夫先生站在美学高度上提出的创作理想。他以此为铭,在简朴的生活中收获了艺术的绚烂和自然的真谛。
此次展览,是秦宣夫先生在北京举办的最大规模的艺术展,逾二百件作品完整地呈现了秦宣夫先生各个时期的创作面貌。展出作品既有其早期入选法国独立沙龙的代表作《宫女》等油画,更有水粉、水彩、素描、速写及晚年艺术探索的独幅水印作品,这些作品将与他为精研致论而翻阅、撰写的大量书籍和文章一起,全面而深刻的展示出秦宣夫先生作为“学者型”艺术家成就斐然的艺术人生。
展览时间: 2013.04.20 至 2013.04.27 12:00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1、2、3号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秦宣夫艺术基金会
(五)其他报道
1.新华新闻
秦宣夫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诠释“学者画”品格
2013年04月22日 08:45:5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1日专电(记者周玮)“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20日起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0余件作品跨越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和大量学术文献、实物一起,全面立体地向观众展示这位“学者型”画家的不凡艺旅,也诠释出其“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艺术信念。
由中国 美术馆、中国美协等联合主办的此次展览,囊括了秦宣夫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主要艺术作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秦宣夫是一位在油画艺术的引进、传播和创造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在西方美术史研究和教学上作出突出贡献的名师。”
秦宣夫1906年生于广西桂林,早年习画,1930年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 ,并在卢浮宫学院和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研习西方美术史。1934年秋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直至晚年,他仍坚持创作和研究,于绘画中表达宽阔人生境界,作品散发出自由绽放、意象烂漫的光华;学术著作论说精致,自成一家治学风格。
本次展览举办之际,秦宣夫亲属向国家捐赠包括油画《宫女》在内的23幅作品,填补了中国美术馆 20世纪中国美术收藏空白。 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12时。
2.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在京举办
2013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 浏览: 1111 次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讯(记者朱高磊)4月20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秦宣夫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所展出的二百余件作品跨越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囊括了秦宣夫先生20世纪30年代以来直至90年代主要艺术作品,一同展出的还有大量学术文献、实物等。中国美术馆1、2、3号展厅同时展出,全面立体地向观众展示秦宣夫先生一生创作生涯以及对艺术教育事业的贡献。自开展以来,大量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很多学生现场素描作画。(附图七幅见连接)
据悉,秦宣夫1906年生于广西桂林,早年习画,1930年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并在卢浮宫学院和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研习西方美术史。1934年秋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直至晚年,他仍坚持创作和研究,于绘画中表达宽阔人生境界,作品散发出自由绽放、意象烂漫的光华;学术著作论说精致,自成一家治学风格。在本次展览举办之际,秦宣夫亲属向国家捐赠包括油画《宫女》在内的23幅作品。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
(责任编辑:杨怡)
3.新浪收藏:
2013年04月21日 11:30 新浪收藏 微博
展览时间: 2013.04.20至 2013.04.27 12:00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秦宣夫艺术基金会
展览场地: 1、2、3号展厅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秦宣夫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于2013年4月20日开始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秦宣夫先生在北京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展出的二百余件作品跨越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囊括了秦宣夫先生20世纪30年代以来直至90年代主要艺术作品。作品将和大量学术文献、实物一起,全面立体地向观众展示秦宣夫先生作为“学者型”画家的不凡艺旅。
展览举办之际,秦先生亲属秉承秦宣夫遗志,联手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秦宣夫先生艺术作品23幅,填补了馆藏秦宣夫艺术作品的空白。其中,秦志宁女士将其所藏秦老留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宫女》捐赠国家,丰富了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也具有深远意义。秦志燕女士作为秦家长女,在此次捐赠义举中率先垂范,将其所藏先父重庆凤凰山时期的重要油画《战时校园》捐赠国家。秦家次女秦志云女士、三女秦志钰女士之子秦翊先生也分别捐赠《铸模》、《葛岭拉网》等秦老代表之作,丰富了作品品类,使此次捐赠作品能完整诠释出秦宣夫先生“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艺术信念。此次展览,是对秦宣夫先生艺术人生的回顾与追怀,也包含着中国美术馆对秦老亲属联手捐赠义举的深切感谢。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4月27日12时。
海峡之声网
“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来源:海峡之声网 2013年04月21日 13:07 【字体:大 中 小】 【 关闭 】
海峡之声网北京4月20日讯 仇秀莉报道:在中国美术馆即将迎来五十周年馆庆之际, “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 4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以此纪念这位在新中国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中,忘我奉献一生的老一辈杰出油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秦宣夫。
秦宣夫(1906—1998),早年赴法求学,在艺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两个领域汲取了西方最新教学成果,复在欧洲各国美术馆内悟得艺术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所做油画得“学者之画”的赞誉。归国后,他任教于北平艺专、清华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等校,后随一干友人辗转至重庆凤凰山,成就了一段艺坛佳话。“抱住人生,搂定自然”,这是秦宣夫先生站在美学高度上提出的创作理想。他以此为铭,在简朴的生活中收获了艺术的绚烂和自然的真谛。
此次展览,是秦宣夫先生在北京举办的最大规模的艺术展,逾二百件作品完整地呈现了秦宣夫先生各个时期的创作面貌。展出作品既有其早期入选法国独立沙龙的代表作《宫女》等油画,更有水粉、水彩、素描、速写及晚年艺术探索的独幅水印作品,这些作品将与他为精研致论而翻阅、撰写的大量书籍和文章一起,全面而深刻的展示出秦宣夫先生作为“学者型”艺术家成就斐然的艺术人生。
展览开幕之际,秦先生亲属秉承秦宣夫遗志,联手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秦宣夫先生艺术作品23幅,弥补了馆藏秦宣夫艺术品的空白。其中,秦宣夫之女秦志宁捐赠的秦老留法时代表油画《宫女》, 丰富了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也具有深远意义。秦志燕女士作为秦家长女,在此次捐赠义举中率先垂范,将其所藏先父重庆凤凰山时期的重要油画《战时校园》捐赠国家。秦家次女秦志云女士、三女秦志钰女士之子秦翊先生也分别捐赠《铸模》、《葛岭拉网》等秦老代表之作,丰富了作品品类,使此次捐赠作品能完整诠释出秦宣夫先生“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艺术信念。
此次展览,是对秦宣夫先生艺术人生的回顾与追怀,也包含着中国美术馆对秦老亲属联手捐赠义举的深切感谢。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4月27日。(附图片四张)
国际在线
2013-04-21 11:47:45 |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 编辑:张斯路 |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思恩):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秦宣夫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4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展览展出秦宣夫先生200余件作品,跨越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囊括了秦宣夫先生20世纪30年代直至90年代主要艺术作品。作品和大量学术文献、实物一起,全面立体地向观众展示秦宣夫先生作为“学者型”画家的不凡艺旅。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
秦宣夫先生1906年生于广西桂林,1998年病逝。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撰文介绍:秦宣夫1929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外语系,1930年留学法国并改习美术。他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在卢浮宫学院和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研习西方美术史。他在学期间的作品《卡邦齐夫人》、《宫女》等即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独立沙龙等展览并受好评,体现了中国留学生掌握西方绘画方法达到的优秀水平,也是中国画家参加巴黎画坛艺术活动的重要记录。1934年秋,秦宣夫先生回到祖国,开始了绘画、著述、教学与投身社会美术活动同时并举的生涯。秦宣夫先生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徐悲鸿、傅抱石、林风眠等名家的激赏,而他在介绍和传播西方美术史上所投以的心力,则使他成为中国西方美术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解放后,秦先生长期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仍然在油画、水彩创作和美术史研究与教学两个领域潜心致力,培养了大量人才。直至晚年,他仍然双管齐下,于绘画中表达宽阔的人生境界,追求中国传统艺术品格与西方表现技巧的结合,作品散发出一种自由绽放、意象烂漫的光华。
本次展览举办之际,秦宣夫先生的亲属向国家捐赠包括油画《宫女》在内的23幅作品,极为珍贵地填补了中国美术馆20世纪中国美术收藏的空白。其中,秦志宁女士将其所藏秦老留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宫女》捐赠国家,丰富了上世纪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对国家美术收藏事业也具有深远意义。秦志燕女士作为秦家长女,在此次捐赠义举中率先垂范,将其所藏先父重庆凤凰山时期的重要油画《战时校园》捐赠国家。秦家次女秦志云女士、三女秦志钰女士之子秦翊先生也分别捐赠《铸模》、《葛岭拉网》等秦老代表之作,丰富了作品品类,使此次捐赠作品能完整诠释出秦宣夫先生“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艺术信念。
范迪安表示,此次展览,是对秦宣夫先生艺术人生的回顾与追怀,也包含着中国美术馆对秦先生亲属联手捐赠义举的深切感谢。
(附图两张)
中国新闻网
中国美术馆获赠23幅秦宣夫作品填补收藏空白
2013年04月20日 2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2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是秦宣夫先生在北京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展出的二百余件作品跨越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囊括了秦宣夫先生20世纪30年代以来直至90年代主要艺术作品。
在展览开幕式上,秦宣夫先生的亲属秦志燕,秦志宁等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包括油画《宫女》在内的23幅作品,填补了馆藏秦宣夫艺术作品的空白。范迪安馆长向家属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对秦老亲属联手捐赠的义举表示了深切感谢。
秦宣夫早年习画,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在学习英语、法语时仍坚持绘画,1930年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并在卢浮宫学院和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研习西方美术史。他在学期间的作品《卡邦齐夫人》、《宫女》等即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独立沙龙等展览并受好评,体现了中国留学生掌握西方绘画方法达到的优秀水平,也是中国画家参加巴黎画坛艺术活动的重要记录。
1934年秋,秦宣夫先生回到祖国,开始了绘画、著述、教学与投身社会美术活动同时并举的生涯,并不遗余力介绍和传播西方美术史,成为我国西方美术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解放后,他长期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仍然在油画、水彩创作和美术史研究与教学两个领域潜心致力,培养了大量人才。
范迪安表示,中国美术馆希望以此展览重温难忘的记忆,使20世纪一代艺术宗师秦宣夫回归当代美术史的研究与叙述序列。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7日。(完)
阳光网
来源:美术学院 发布日期:2013/04/26 09:44:24
4月20日上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秦宣夫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堪称秦宣夫先生在京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二百余件展出作品涵盖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绘画形式,与大量学术文献实物一同全面立体地向观众展现了秦宣夫先生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作为“学者型”画家的非凡艺术之旅。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景亭,副院长胡中节、张五力,设计系主任时卫平,原美术系主任章文熙出席了开幕仪式。开幕仪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高度颂扬了秦宣夫先生的艺术成就,表示此次展览是对秦宣夫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我们在新的文化条件下思考老一辈艺术家为20世纪中国美术所作出历史性贡献的最好机会。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代艺术家走出国门,走向西方。他们通过研究西方艺术回到国内,在教学、著述、教学等方面呕心沥血,培养人才。创建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教育体系。特别是为新中国美术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秦宣夫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对艺术极为热爱,他在巴黎期间一方面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另一方面他又在巴黎学院研修艺术史,这种学习选择造就了他综合的学养,更重要的是他适应了后来新中国对艺术和学术的需要。秦宣夫先生主张打通中西艺术,在实践中努力,将印象派元素融入进中国文化,创作出了能为东方人所接受的西洋画作品。秦宣夫先生还将并将这种思考上升到理论层面,在30年代著出相关文章,直至今日还是留给我们很多教义。
展览主题“抱朴自然”源自秦宣夫先生留法学习期间提出的“抱住人生,搂定自然”入世态度,无论在对待人生或是对待艺术,秦先生一生都遵循了这个轨迹。值得提及的是,其中展出的23幅作品,是秦宣夫先生亲属秉承其遗志,联手捐赠给中国美术馆,这其中包含了秦先生珍贵的代表作;其中,长女秦志燕女士捐赠出所藏先父重庆凤凰山时期的重要油画《战时校园》,秦志宁女士捐赠了其所藏秦老留法时期代表作《宫女》,次女秦志云女士、三女秦志钰女士之子秦翊先生也分别捐赠《铸模》、《葛岭拉网》等秦老代表之作。他们的无私捐赠不仅丰富了30年代留法艺术家作品的馆藏序列,也为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做出了贡献。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向秦宣夫先生的家属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先生满怀激情地回忆了在南京师范大学求学与工作期间与秦宣夫先生的师生情谊,表示要实现在学生时代为秦老塑像的意愿。
南京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胡中节致辞,对中国美术馆专门举办秦老画展表达谢意,同时指出,此次大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缅怀秦宣夫先生艺术创作的伟大成就,弘扬秦宣夫先生心系教育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的同时,也是向世人昭示,有着110年沧桑历史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秉承秦宣夫等一大批老一辈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的艺术主张、教育理念、学术风范,高举徐悲鸿先生关于艺术创新和艺术教育的大旗薪火相继,为中国美术教育不断推向前进的决心和努力!(美院供稿)
新浪博客
· 回归天堂
朴抱自然——秦宣夫艺术展
发表于:2013年04月26日 08:19 (配多幅照片)
去东四办事去早了一个半小时,欣喜地发现旁边就是美术馆,何不进去看一下展览?这刹那间的机缘使我遇见了秦宣夫。而在彼时,我还不知道秦宣夫为何许人也,先于了解他的人,我于第一时间喜欢上了他的画。看这《随园的银杏》,正在恣意地绚烂。
秦宣夫先生生于20世纪初,早年去法国留学,后回国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他曾生活在南京,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玄武湖的春》,描画的正是他生活过的地方。
还有《雨花台的春》,饱含了画家对这土地和春天的热爱。
这幅《春游》图,春色浓郁,笔墨疏淡,很有一点江南风味吧?《重庆雾》《鼓楼远眺》
《三潭印月》。所到之处,皆有画作,画画于他,或许就是最酣畅的抒发。展出还配有他的著述,真挚、朴素的艺术观点与其画作及人格相互映衬,互为说明,很有味道。
《葛岭拉网》画家说:“我的画不愿意框上富有诗意的画名。我画里要是有诗,它自然会逃不了鉴赏者的心目,要是画里没有诗,框上一个优雅的名字,也搞不出诗来!”这是做人的风格,也是对艺术的忠实态度。按照事物原本的面目命名,老实本份,是我喜欢油画的原因之一。
秦宣夫的画有着某种内在的绚烂。普普通通的《鳜鱼》,一经点缀,立刻变得鲜亮而丰富了。
《菊和蟹》,流露着生活的满足和心灵的富足。
连《发小芽儿的水仙》(记不清了,大概叫这名)都勃发着五彩的生机。画家的内心一定是五彩斑斓的吧?被美熏染,多么幸福!
他的画里也饱含着感情,饱含着悲悯,他敏锐地碰触蕴藏在生活和人性中的美,这《母女》,多么真切!
《母亲》。这情感,多么感人!《母教》。这场景,多么熟悉!
正如画家所说,画人物要画出内在,不只是让被画者及其家属觉得好,还要让不认识他们的人能够欣赏。我不能不被这《小姐妹》吸引,不能不对画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和充满了爱的灵魂视而不见。
《夫人像》,不知道是否就是画家的夫人,然而展览大厅的一面墙上,秦宣夫夫妇老年的照片,他身旁的那位夫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免让人感叹光阴的残酷。而另一面墙上,画家却让时光、美和年轻的爱在此定格了。不知道一切的一切,都去向了哪里。
画家早年留法,这是他画的《法国裸女图》,轻盈纯洁。
他的作品和他当时作画的画架、画笔一同展出,使展览更富感染力。我们和他的作品相遇了,我们不必知道他的名字,而这,或却正是对画家最好的告慰。
即日,北京
(六)报纸报道:
中国书画报
本报讯4月20日至27日,“抱朴自然——秦宣夫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秦宣夫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展览展出的200余件作品,囊括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独幅版画等多种艺术门类,荟萃了画家自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主要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大量学术文献和实物,全面立体地向观众展示了秦宣夫作为学者型画家的不凡艺旅。
展览举办之际,秦宣夫亲属秉承其遗志,联手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秦宣夫艺术作品23幅。其中有秦宣夫留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宫女》,还有他在重庆凤凰山时期的重要油画《战时校园》,以及
《铸模》《葛岭拉网》等秦宣夫的代表之作。
秦宣夫(1906-1998),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0年留学法国并改习美术。1934年,秦宣夫学成回国,先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国立艺专、清华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
1949年,秦宣夫任职于南京大学,后因院系调整调入南京师范大学,担任油画、素描和西洋美术史科目的教授。新的生活使秦宣夫此后的作品多以歌颂新中国为主,他随学生一起下田地、进厂房,作品直面社会人生,他创作的《庆祝国庆》《海带姑娘》等作品正是其扎实的现实主义手法与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热情的有机结合。
改革开放之后,秦宣夫迎来了个人艺术的又一次演进,探索出独幅版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在实验水墨领域直抒胸臆,自由驰骋。
创作之外,秦宣夫更是美术史家及美术教育家,还曾担任《辞海》西方美术部分的编纂工作。他严谨的学术思路在展览中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得以具体呈现,使观众真切地感悟到老一辈学者留下的珍贵的精神财富。
常沙娜、范迪安、邵大箴、吴为山、张祖英、朱葵、安远远、胡中节、梁江等美术界、文化界的人士,以及秦宣夫的亲属等出席了展览的开幕式和作品的捐赠仪式。范迪安、邵大箴、吴为山、胡中节等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秦宣夫先生的人品和艺品,称赞他是一位具有“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艺术信念的真性情的艺术家,是一位治学严谨、见解深刻的美术史学家,也是一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的美术教育家。(附图为秦宣夫《铸模》)(京新)
中国文化报 >
毕 玺
“自然”是解读油画家、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秦宣夫其人其艺的关键词。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曾撰文评论其绘画,认为他是亲密自然的艺术家。文中说:“画家只需虔诚地去实写自然,那自然的诗心,会自己不待邀请地从你的画面跳出来。所以我看了宣夫许多幅的油画后,就对宣夫说:你对自然具有这样深的爱,‘自然’没有不回答你的感情。”
秦宣夫曾说:“我的画不愿意框上富有诗意的画名。我画里要是有诗,它自然会逃不了鉴赏者的心目,要是画里没有诗,框上一个优雅的名字,也搞不出诗来!”从他的画作里,可以读到他对自然的理解和浓郁的诗意。
近日,以“抱朴自然”为题的秦宣夫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其200余件作品,包括油画、水粉、水彩、素描、速写、版画等门类,囊括了这位“学者型”画家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的主要艺术创作。
秦宣夫(1906—1998),早年习画,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在学习英语、法语时仍坚持绘画,1930年赴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并在卢浮宫学院和巴黎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研习西方美术史。作为一位有文学修养和语言优长的中国留学生,他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传统深有研习,也对20世纪以降西方艺术转向现代的趋势十分关注。他在油画上能够兼取古典与现代之长,并融入自己对艺术品质、格调、意境的追求,表现出活跃的艺术思维与探索的勇气。他在学期间的作品《卡邦齐夫人》、《宫女》等即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独立沙龙等展览并受好评,体现了中国留学生掌握西方绘画方法达到的优秀水平,也是中国画家参加巴黎画坛艺术活动的重要记录。学成归国后,他先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国立艺专、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艺术系。
秦宣夫亲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秦宣夫作品23幅,包括秦宣夫留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油画《宫女》以及《铸模》、《葛岭拉网》等代表作,诠释了他“抱住人生、搂定自然”的艺术信念。(配油画照片:葛岭拉网)